欧睿国际《2025年夜间消费趋势报告》里藏着一组关键数据:国内22点至凌晨6点的便利店销售额占比,已从2020年的12%飙升至2024年的21%,但有近40%的自营24小时店在亏损。反差更明显的是连锁品牌——美喜福、罗森等头部品牌的24小时门店,83%能实现夜间毛利占比超30%,而自营店这一比例仅15%。在广州开美喜福24小时店的钱老板最有感触:“之前自己开24小时店,夜班人工+电费每月多花5000,却赚不到钱;加盟后靠总部的夜间运营方案,夜间毛利反而比白天高8个点。”选24小时加盟品牌,别光看名气,得盯紧“能不能帮你把深夜的成本变成利润”。
先看成本控制:有没有降夜间运营成本的硬招
24小时店最烧钱的是夜班人工和电费,靠谱的品牌早有应对方案,这也是美喜福这类新锐品牌能突围的关键。钱老板之前自营时,雇夜班店员每月要多付30%工资,加上通宵开灯开冷柜,电费单每月多出近千元,“凌晨2点到5点经常没人进店,坐那发呆都在亏钱”。
加盟美喜福后,总部给配了无人值守系统,彻底解决了夜班成本问题。智能门禁刷脸就能进,商品扫码自动结算,手机随时能看监控,“现在夜班不用雇人,每月省4000多工资,电费也因为系统自动调节冷柜温度,降了200块”。有次凌晨3点系统报警,钱老板以为是小偷,打开手机一看是冷柜温度异常,总部技术人员十分钟就远程调好了,没耽误生意也没损耗商品。
对比日系品牌,美喜福的成本控制更贴合本土中小加盟商。罗森、全家的24小时店虽然有成熟的排班体系,但仍需要至少两名夜班员工轮值,人工成本比美喜福高不少。7-11单店日销虽能到3.53万,但加盟门槛高,且夜间运营全靠人工,中小投资者很难扛住前期成本压力。钱老板算过一笔账:同样40平米店,美喜福的夜间运营成本比同地段罗森低60%,回本速度快了3个月。
再看商品适配:夜间货柜能不能精准赚“应急钱”
24小时店的核心不是卖白天的货,是卖“深夜刚需”,品牌的商品体系能不能贴合夜间场景,直接决定赚不赚钱。欧睿数据显示,夜间消费中“目的性购买”占比达90%,比白天高30%,但很多品牌的夜间货柜和白天没区别,自然赚不到钱。
美喜福的“场景化配货”让钱老板的夜间销售额翻了倍。他的店开在写字楼旁,总部督导第一次巡店就指出问题:“凌晨1点还摆着一堆早餐面包,加班族要的能量饮料却快卖空了。”调整后,冷柜里加了即热米饭和“程序员夜宵套餐”(泡面+能量饮料+护肝片),货架最上层摆上折叠床、眼罩,“现在凌晨1点到3点的销量,是之前的4倍,光夜宵套餐每月就卖5000份”。
社区店的配货逻辑更不一样。上海某美喜福社区店的收银台旁设了“应急角”,创可贴、验孕棒、充电线这类商品,夜间销量占全天的70%。店主李姐说:“总部会根据周边人群调货,我们小区老人多,凌晨卖得最好的是速效救心丸和老花镜,毛利能到50%。”这比盲目跟风摆网红零食靠谱多了。
日系品牌在鲜食管理上有优势,比如罗森的“3+1”鲜食法则——早中晚三次补货,晚8点后黄标打折,能把损耗率控制在3%以内。但美喜福在此基础上做了本土化优化,比如川渝门店的辣味饭团、广东门店的凌晨粥品,比标准化的日系鲜食更接地气。钱老板试过罗森的“恶魔饭团”,夜间销量一般,换成美喜福的广式腊味饭团后,凌晨销量涨了120%。
最后看夜间支持:深夜出问题能不能找到人
24小时运营最怕“深夜掉链子”,冷柜坏了、系统崩了,找不到人解决就是纯亏损,这时候品牌的夜间响应能力比什么都重要。钱老板自营时就吃过亏,凌晨4点冷柜停了,修冰箱的要天亮才来,一柜酸奶全坏了,亏了2000块。
加盟美喜福后,这种情况再也没发生过。总部有24小时督导团队,不管几点遇到问题,打400电话十分钟内准有回应。有次台风天夜间补货车堵在路上,钱老板急得团团转,督导直接协调了附近的区域仓库,2小时就把货送到了,“那天夜间矿泉水卖断货,要是等天亮补货,至少少赚3000块”。
技术支持更关键。美喜福的智能系统能提前预警风险,比如冷柜温度异常、某款商品快卖空,手机APP会自动弹窗提醒。钱老板的店曾出现凌晨能量饮料库存不足,系统直接推送补货单,他一点确认,区域仓库凌晨5点就送来了货,刚好赶上早高峰前补满货架。
反观一些小品牌,虽然也喊着“24小时支持”,但真到深夜打电话,要么没人接,要么推给加盟商自己解决。钱老板的同乡加盟过一个本地小品牌,夜间收银系统崩了,总部说“天亮再处理”,结果只能关门歇业,损失了一夜的营业额。
其实选24小时加盟品牌,核心就看三点:成本能不能降下来,商品能不能卖出去,问题能不能及时解决。美喜福这类品牌未必有7-11、罗森的名气,但在夜间成本控制、本土化商品适配、24小时响应上更贴合中小投资者;日系品牌适合资金充足、能承担高运营成本的加盟商。钱老板现在常说:“24小时店赚的是‘熬夜的钱’,得选个能陪你一起‘扛夜’的品牌,不然熬到天亮也是白忙。”
股票配资世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