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。

五月丙午,世宗柴荣给后周全体将士开了个会,会议的主要内容是,在如今已经接连攻取三关三州十七县的大好形势下,要乘胜进攻,集合全军攻打幽州。
大军很快出动,抵达了瓦桥关。
瓦桥关,在今天的河北雄县西南,往西就是保定,往东是大清河,往南是冀中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
到了瓦桥关之后,世宗登上了一处很高的土丘,登高是为了什么呢?是为了检阅大军,同时有探子回禀,说契丹人听说中原皇帝御驾亲征,他们都十分惊恐,幽云之地的城池,契丹武将要么请降,要么逃走。
对于这个消息,世宗很满意,他也很高兴。
他在高丘上站了一会,瓦桥关附近的百姓,当地父老纷纷赶来,带着猪肉牛肉以及美酒来犒劳三军。
这时候世宗就问老百姓,说我现在站的这个高丘,脚下的这片土地,叫什么名字呢?
百姓说,此地世代相传,叫做病龙台。
老百姓说完,世宗的反应是这样的:
默然,遽上马驰去。
就是说世宗听了之后,他沉默了很久,什么也没说,策马离去了。
就在这天晚上,柴荣就生病了,而且是很重的病,重到第二天皇帝已经没有办法适应战场,难以御驾亲征,只好下诏回师。
大军往回走,六月中旬返回开封,柴荣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,竟然就此一病不起,就这么驾崩了。
时年,只有三十九岁。
关于周世宗的死,说法太多了。

有一种说法,说世宗还没即位,还在民间跑商的时候,他曾经做过一个梦,在梦中,一个神人给了柴荣一把大伞,伞的颜色是黄色的,就和郁金香的颜色差不多,同时还给了柴荣一卷书。
这个梦做完不久,柴荣就继承了郭威的皇位,得到了天下,等到柴荣在瓦桥关突然患病之后,他又做了一个梦,梦里还是那个神人,神人把当年赠给柴荣的大伞和经书都要了回去。
梦醒了,柴荣惊出一身汗,他对身边的侍从说:
我的这个梦很不吉利啊,莫非是天命要离我而去了么?
这事儿之后,世宗就预感自己命不久矣,赶紧交代后事,不久后就病死了。
还有一种说法,说幽州地区的百姓们听说后周的大军要来,他们在私下议论,说周朝的天子姓柴,而幽州属于燕地,燕的谐音是烟,那烟就是烟火,后周伐幽,那就是“柴”进“烟火”,这是自取灭亡,怎么可能会成功呢?
以上这两种说法,还算中规中矩,毕竟史书上这种牵强附会的事情太多了,但接下来的说法,却非常的不一般。
我们知道世宗最倚重的文官是王朴,世宗的战略思想也多是靠王朴的《平边策》给出的启发,君臣之间关系非常亲近,有时候王朴白天在宫里办公,晚上他都不回家,直接在宫里睡了。
有天晚上,王朴就到寝殿去拜见了世宗,见到世宗之后,王朴唉声叹气,面带愁容,世宗问他怎么回事,王朴说臣夜观天象,恐怕是有灾祸要发生啊。
世宗说你就别卖关子了,你赶紧告诉我吧,王朴说,事关宗庙社稷,陛下牵扯其中,臣更是要比陛下先承受祸端,请陛下随臣夜观天象,自然明白其中道理。
于是,世宗穿上衣服,和王朴微服出行,大晚上就出宫了,他们从厚载门离开,一直走,走到城外的野地,一直到五丈河旁。
厚载门,在今天的开封市龙亭公园内的龙亭大殿以北。
五丈河,北宋的时候改名叫做广济河,这是今天开封市北部黄汴河(也叫北支河)的前身。
反正大致君臣二人就到了这个地方,他们隔着五丈河,看到了让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幕。
在河对岸,有一盏灯荧荧闪烁,蜿蜒飘近后逐渐变大,有车轮那么大,而且是红色的,闪着火光。
在火光中,有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孩,伸出手来指着世宗。
王朴赶紧拉住世宗的衣服,两个人齐齐下拜,这个火轮和小孩才逐渐消失不见。

最后,王朴说了一句话:
陛下既见,无可复言。
皇帝您已经知晓了,便没有什么可说的了。
知晓什么呢?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。
战国时期有个阴阳家叫做邹衍,他提出了一种学说,叫做五德始终说。
五德,指的是金德,木德,水德,火德,土德这五种。
始终,指的是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命运都会像这五种德一样,周而复始,循环不息,每一个王朝都对应其中一个德,旧的王朝衰落之后,必然会被一个具备新德的王朝所取代。
比如,周朝是火德,而秦朝是水德,水克火,所以周朝被秦朝取代。
汉武帝时期,他认定汉朝属于土德,王莽篡汉的时候,他就标榜自己的新朝是金德,因为土生金。
再比如南北朝中南朝的四个政权,南朝宋是水德,南朝齐是木德,南朝梁是火德,南朝陈是土德,总结下来就是这些王朝的更替都遵循了五德始终,即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。
后周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个中原政权,在五德循环中被认为是土德,这个设定很重要,因为按照木生火的相生规则,取代后周的新王朝,必然是火德。
火轮上的小孩,就是火德的代表。
谁是火德,宋朝就是火德,所以宋朝又叫做火宋,炎宋。
那说白了这种说法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怪力乱神的志怪故事,更是一篇精心设计的预言。
在这个故事的结尾,君臣二人见到了这番奇异的景象之后,王朴几天后突然病逝,而且是那种没有任何征兆,跟人说着说着话就死掉了,世宗紧随其后,也在没有任何病因的情况下去世了。
我们可以总结一下,柴荣登上了病龙台,所以他病了,去世了。
神人给柴荣授物,柴荣就能做皇帝,神人把东西收走了,柴荣就驾崩了。
柴荣和王朴半夜见到了,顺应了五德始终,所以君臣二人先后离世。
这些说法就莫名的让人感觉,好像世宗的病逝是一种必然,是一种天命,好像后边的陈桥兵变,后周被宋朝所取代都是顺应历史,都是合情合理的一样。
事实上一个人怎么会莫名其妙,毫无征兆,也无病因的就这么死掉呢?
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,就在世宗北伐的途中,估计就是皇帝患病前后,周世宗在军帐中批阅文书的时候,在文书里发现一个皮袋子,打开这个皮袋子,里边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牌,木牌上刻着五个字:
点检做天子。

点检,就是殿前都点检,殿前司的一把手,做天子,那就是字面意思——殿前都点检要当皇帝了。
这个时候的后周,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。
张永德,并州阳曲人,张永德的父亲,叫做张颖,这个张颖和郭威要好,而且您注意,不是和已经成为皇帝的郭威要好,而是和处于寒微之际,还没当皇帝的郭威要好,而且是很要好,要好到郭威直接就把女儿嫁给了张颖的儿子。
所以说,张永德是后周的驸马。
郭威称帝之后,对张永德非常之重用,在郭威统治时期,张永德既是皇亲,是驸马,又是皇帝贴身的护卫长官,还是禁军的最高统帅,同时还遥领地方军镇节度使等诸多官职,可以说,他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最关键的是,张永德年轻,走上如此的人生顶点之际,他才二十四岁。
到世宗时期,张永德更是担任了殿前司都点检,在高平之战,讨伐南唐,攻打契丹的数场战役中,立下了赫赫战功,我们来看记载:
时太祖与永德各领牙兵二千,永德部下善左射,太祖与永德厉兵分进,大捷,降崇军七千余众。
这段记载讲的是高平之战,在后周军溃散,大多逃跑的时候,赵匡胤嗷一嗓子振奋了军心,赵匡胤和张永德又各带领两千士兵,奋勇进攻,这才挽回了倾颓的战局。
还有这段:
乘风纵火,将焚周浮梁,周人忧之。俄而风反,吴人稍却,永德进兵败之。
南唐大将林仁肇在长江和后周军打水战,使用火攻战术,用载满了火油的船撞击后周的防御工事,周军难以抵挡,士气低落,是张永德抓住风向转变的机会,突然发起反击,因此而大败南唐军。
五年夏,契丹扰边,命永德率步骑二万拒之。
包括在对付契丹人这一块,张永德也没什么问题,只要他出手,基本就有。
从某种角度来说,张永德的人生轨迹和赵匡胤是有重合的,他们都是后周军中最耀眼的将星,两个人的威望和能力几乎是不相上下。
为什么说是几乎?因为毕竟张永德还有皇亲背景,何况他还是赵匡胤的顶头上司。
现在,一块写着“点检做天子”的牌子突然出现,世宗内心会是什么想法?
当然有关这个牌子的记载,是真是假还两说,但就算是没有这个牌子,已经预感到自己身体难以支撑太久的世宗,他又怎么能放心的下权势如此的张永德呢?
世宗一生从不信天命,如果他信,他就不会灭佛,他只信事在人为,扫平群雄,震鑠契丹,靠的是励精图治,是手中雄兵。
柴荣最大的儿子也才不过七岁,在自己即将谢世于人间之前,作为一个皇帝,他必须为身后事,做最冷静,最残酷的布局。
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纵然人有千算,天则一算。
世宗不知道,势运为之也,非人也,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,而命运要和他开的玩笑,却越来越大。
参考资料:
《旧五代史·卷一百一十九》
《新五代史·卷一百二十一》
宿溢辉.周宋之际:政策的因袭与变革研究.华东师范大学,2021
姚轶,曾琛,朱卫卫.影响周世宗柴荣的经济改革策略考证.兰台世界,2015
股票配资世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